马丹,男,内蒙古包头人(祖籍辽宁省沈阳市),1978年03月生,分别在内蒙古大学和复旦大学获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金融学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院长,美国密苏里大学访问学者。2008年获“浙江工商大学教坛新秀”荣誉称号;入选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9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2015年获得“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浙江工商大学优秀教师”、“浙江工商大学十佳教师”和“浙江工商大学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同年指导学生获得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校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16年获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国际金融。主持承担的代表性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的二元经济转型与经常项目动态演化路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实际汇率结构分解之谜”视角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动态行为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实际汇率的传导机制识别:国际经验与中国事实”等。出版的主要专著有《中国的二元经济转型与经常项目动态演化路径研究》、《实际汇率与中国宏观国际竞争力管理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问题研究》等。在《金融研究》、《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世界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社科联第八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教育背景:
2003——2006年,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金融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0——2003年,内蒙古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6——2000年,内蒙古大学物理系,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6年任教于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2006.12——2007.11,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讲师。
2007.11——2015.12,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
2015.12——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2019.12—— ,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教授。
课题:
主持,中国的二元经济转型与经常项目动态演化路径研究(710030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1-2013,17万。
主持,基于“实际汇率结构分解之谜视角”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动态行为研究(15YJA79004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015-2018,10万。
主持,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实际汇率的传导机制识别(LY15G03000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2017,6万。
主要论文:
马丹、王鹏,实际汇率变动会影响劳动力参与吗?《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1期;
马丹、陈紫露,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收入不平等的非线性影响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20年2期;
马丹、卢丽萍,不同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下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浙江金融》,2020年1期;
申 琳、马丹、张苏珊,金融周期与货币政策交互作用下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年3期;
马丹,人口年龄结构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传导机制识别,《金融研究》,2014年5期;
马丹、施伶俐,人口年龄结构、人口产业结构与经常项目: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浙江金融》,2014年4期;
马丹,城市化能降低中国的出口依赖吗?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3年10期;
马丹、汤棠,人民币升值降低了中国的贸易顺差吗?,《金融发展研究》,2013年8期;
马丹、姚蓉蓉,经常项目跨期模型能解释中国的经常项目动态行为吗?,《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年6期;
马丹、华圆,出口贸易及其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风险,《财经科学》,2011年4期;
马丹、华圆,国际贸易乘数与国际金融乘数研究,《国际商务》,2011年2期;
马丹、陈志昂,全球经济失衡与美元的国际地位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1期;
申琳、马丹,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消费倾斜渠道与资源撤出渠道 ,《世界经济》,2007年11期;
马丹,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与中国国际竞争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5期;
马丹、许少强,实际汇率、技术、供给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6期;
马丹、许少强,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历史变迁与冲击来源,《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1期;
马丹、许少强,中国贸易收支、贸易结构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6期;
马丹、许少强,汇率变动对东亚四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05年2期
专著:
马丹,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与经常项目动态演化路径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申林、马丹,人民币实际汇率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许少强、马丹,实际汇率与中国宏观国际竞争力管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