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申报|关于2025年度普惠金融专著翻译资助申请通知
一、申报截止时间:2023年10月8日15:00。二、申报范围和要求申报翻译的专著须为国外正式发表或出版的,且与普惠金融相关的专著或文章,并且在国外的一定的知名度或印刷量。三、申报人要求申报人需为中国国籍公民或在外的华人,申报人应该在高校、科研院所或银行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四、申报程序申请者请到https://zjsutfs.mike-x.com/axCmn填写表单。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2023年10月8日。四、评审申报项目须经相关评审机构评审,是否获得资助以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通知为准。六、申报限制每人限申报一个项目,拟申报项目不得有其他资助。译著版权归译著者,译著将在指定出版社出版,纳入普惠金融丛书。七、资助数量及金额2023年度预计资助3-6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4-8万元整(不含出版费)。八、联系方式联系人:罗老师夏老师电话:0571-28872630 28872668泰隆金融学院2023年7月31日
课题申报|关于2025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
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致力于培养普惠金融专业人才、助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已然成为推进社会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探索普惠金融规律,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是我院的初心与使命。为了有效促进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我院公开进行课题招标。一、申报资格申请老师应没有泰隆金融学院立项未结题课题,且符合下面二条中的一条:1.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科正式教职工或泰隆金融学院聘任的校外人员,并且具备较强的学术或应用研究能力,能够在经济、金融学术期刊或全国性主流财经媒体发表高质量与普惠金融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2.其他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的教师,具备较强的学术或应用研究能力,并须邀请至少一位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工作的在职教师作为课题组成员。二、资助标准、拨付及使用范围本次申报课题分为二类,一类为学术科研类,另一类为调研类。学术科研类课题资助分为三档:重大课题、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重大课题资助为10万元;重点课题资助金额为5万元;一般课题资助金额为2万元。调研类课题均以一般课题立项,结题时视批示情况,进行认定。课题经费分期拨付,立项拨付课题经费的50%。课题经费使用参照《浙江工商大
课题结题|2025年度关于历年课题结题或中期检查的通知
各课题组:根据《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浙商大泰隆〔2020〕12号)等文件要求,按照《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关于公布2020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的通知》、《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关于公布2021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的通知》、《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关于公布2022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的通知》的相关立项课题研究期限,从即日起启动立项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课题范围《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关于公布2020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的通知》、《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关于公布2021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的通知》、《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关于公布2022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的通知》中的相关课题。二、时间安排申报时间:发布公告至2023年10月8日三、具体方式课题目前没有达到结题标准的,填写《中期检查表》,达到结题标准的,填写《结题表》。并且在https://zjsutfs.mike-x.com/YLChf表单上传。填写结题表的课题组,可以申2023年度课题。四、结题验收材料准备1. 结题报告。凡申请结题者,须按要求规范填写相应的结题报
讲座预告|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n Financial Markets: When Liquidity Demand Matters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 数字金融对企业二元创新的分化效应研究
2025年5月16日上午10点,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广东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金融学院数字经济和金融强国建设研究院院长易行健教授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数字金融对企业二元创新的分化效应研究”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师生参与了本次论坛。讲座伊始,易行健教授直指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议题——数字金融如何重塑企业创新策略?基于对A股上市公司近十年专利数据的深度挖掘,研究揭示: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企业渐进式创新,却对突破式创新形成抑制。这一发现引发在场师生对创新驱动路径的深刻反思。易教授以“苹果公司创新策略变迁”为例,生动阐释了突破式创新(高风险、长周期)与渐进式创新(低风险、短周期)的本质差异。通过构建区域数字金融指数与企业专利技术域匹配模型,研究发现三大作用机制:企业资产金融化倾向加剧、管理层短视主义抬头、明星发明家向金融行业流失。他强调,尽管渐进创新能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但突破式创新才是技术自立与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引擎。研究进一步指出,金融监管强度与科技政策试点能有
讲座预告|数字金融对企业二元创新的分化效应研究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智能体如何实现文献综述与科研流程自动化
2025年5月8日下午2点,西湖大学终身教授、西湖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全球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知名学者张岳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智能体如何实现文献综述与科研流程自动化”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副院长倪禾教授主持,吸引了包括泰隆金融学院在内的多院系师生踊跃参与,现场座无虚席。讲座伊始,张岳教授以幽默的语言分享了个人科研经历,回顾了从大模型研究转向金融领域的跨界探索,并展示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金融舆情分析、股市预测等场景中的前沿应用。随后,他以“AI如何加速人类科研进程”为核心命题,层层递进,通过四大创新性研究工作的剖析,为听众描绘出一幅AI赋能科研的革新图景。第一个工作是AI如何帮助文献调研。张教授团队开发了一套基于语言大模型的智能推荐系统,通过分析用户对文献的反馈(如标记“有用”或“无用”),动态学习用户偏好,大幅提升推荐精准度。该系统通过多智能体协作和强化学习,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已实现论文投稿中稿率超30%,超越人类平均水平。张教授特别提到,团队正将这一模式拓展至生物、化学等学科,未来有望实现跨领域科研自动化,加速科学发现进程。 第二个工作聚焦科
讲座预告|智能体如何实现文献综述与科研流程自动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 能源转型与企业现金价值
2025年4月14日下午2点,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金融学讲席教授高宁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学院老师们作了一场题为“能源转型与企业现金价值”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副院长倪禾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讲座伊始,高宁教授便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的大趋势是什么?随后,高宁教授深入剖析了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危机这两大迫在眉睫的挑战。以杭州、曼城等地愈发频繁的极端高温天气为例,生动勾勒出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现实;再提及俄乌战争背景下能源格局的动荡,深刻凸显能源转型的迫切性。而可再生能源是攻克这两大难题的关键利器。高宁教授借助一张极具震撼力的图表,直观呈现了从 2000 年至 2100 年地球系统平均温度的潜在走向:若人类维持现有生产生活模式不变,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飙升 5.2 度,随之而来的热浪、洪水、海平面上升等极端情况将对人类社会造成毁灭性冲击;然而,若能在 2025 年起的未来 5 年达成碳中和目标,将气温升幅控制在 3 度以内,诸多灾难便可显著缓解。在能源使用层面,高宁教授细致拆解了石化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利弊。传统石化能
讲座预告|能源转型与企业现金价值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是由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举办的普惠金融领域学术性论坛,定期邀请国内外普惠金融领域知名学者分享研究成果,推动普惠金融前沿研究。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 Calibration of local AI models for Finance
2025年3月20日下午2点,杜伦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会计和金融学系主任 Julian Williams 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学院老师们作了一场题为“Calibration of local AI models for Finance”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副院长倪禾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Julian Williams 教授首先自己与大语言模型结缘的经历。作为一名计量经济学出身的学者,Julian Williams教授长期专注于金融衍生品的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他敏锐地察觉到大语言模型在金融领域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于是毅然投身于这一新兴领域的探索。本次讲座中,Julian Williams 教授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他指出,当前金融市场中存在着海量的数据,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量化数据,如股票价格、利率等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这些非结构化数据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但传统的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而大语言模型凭借其强大的文本生成和理解能力,能够有效地填补这一空白。他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会议
讲座预告|Calibration of local AI models for Finance
由易纲撰写学术导读的《数字普惠金融:理论、实践、工具、监管》译著正式出版!
普惠金融文库由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发起并资助,由中国金融出版社负责出版,旨在通过翻译普惠金融领域国际经典和前沿著作,助力中国普惠金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理论、实践、工具、监管》是继《小微金融经济学》《新兴市场的普惠金融——可持续增长指南》之后的普惠金融文库的第三本译著,本书由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撰写学术导读,译者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员穆争社、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博士研究生丁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会计与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穆博、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博士研究生张洋。数字普惠金融:理论、实践、工具、监管(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Theory, Practice, Tools and Regulation) 译者:穆争社 /丁鑫/ 穆博/ 张洋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2月 书号:978-7-5220-2679-401学术导读设计好正向的政策和财务激励机制,支持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Corporate default early warnings from news headlines
2025年3月3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中银科技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凃俊,为学院老师们作了一场题为“Long-term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on corporate defaults from news headlines”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副院长倪禾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马丹院长,以及十余位泰隆金融学院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凃俊教授首先回顾了企业债券违约预警的背景与现状,他指出自2014年中国债券市场出现首例上市公司违约事件以来,违约事件逐渐增多,传统的评级体系在预警方面的不足逐渐暴露。例如,许多违约企业在违约前仍保持着较高的信用评级,这使得投资者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寻找新的预警工具和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接着,讲座聚焦于探讨新闻媒体在企业债券违约预警中的潜在价值,凃俊教授指出新闻报道不仅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动态,还可能通过深度调查和独家信息揭示潜在的风险。例如,2001年的安然事件和2020年的Wirecard事件中,媒体的调查报道都发挥了关键作用,提前揭露了企业财务造假和潜在的违约风险。之后,凃俊
讲座预告|Corporate default early warnings from news headlines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是由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举办的普惠金融领域学术性论坛,定期邀请国内外普惠金融领域知名学者分享研究成果,推动普惠金融前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