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林毅夫浙商大开讲:“小银行”解决“大问题
发布日期:2019-10-07 供稿人: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411
9月23日上午,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剧院座无虚席,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林毅夫为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商泰讲堂第一期带来一场主题为“金融与经济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的讲座。 /span>
现场不少人没有座位,就在走廊、舞台两侧见缝插针席地而坐。离讲座开始还有15分钟,剧院已经挤爆,中间过道的台阶上坐满了人,两旁的过道更是站满了人。连剧院门口也挤满了人,“看不到人也要听到声音”。 /span>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理论中的一个门类,和自然科学的理论一样,不仅在于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更在于帮助人们改造好世界。”林毅夫的开场白就把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span>
谈问题:充分利用“后来者优势” /span>
一开始林毅夫就对“新结构经济学”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差异进行解析。他提到:“新结构经济学是以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决定结构和结构演变的因素,包括影响劳动生产力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以及影响交易费用的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的结构的经济学,以此来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span>
他表示,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做得很好,但是自主进行发明创造这条路不一定适合发展中国家。“发明失败的代价是很大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万个孩子里面才能培养出一个将军。所以我们要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资源,选择这样一条成本少,风险低的道路,是现阶段可行的。” /span>
同时,林毅夫还谈到,中国现阶段发展要素比重需要有所改变,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中国需要利用“后来者优势”,引进发达国家的创新技术和产业,转换成我们的新技术、新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span>
谈发展: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小银行”解决“大问题” /span>
林毅夫回顾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1年来我国金融与经济的发展。介绍了我国实体经济的现状和当前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他指出,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产业结构不同,其原因主要是要素禀赋结构不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不同。 /span>
“动员金融资源、配置金融资源和分散风险。”林毅夫提出金融体系的三个基本功能,他表示金融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决定性作用,金融改革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措施,“完善金融结构,补我国金融结构的短板,发展能为中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金融支持的中小银行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span>
中国有120多家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也有技术领先世界的企业。“但60%以上的GDP和80%的就业仍由中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由于各种原因,他们难以从大银行、股市为主的金融体系中获取投资,要满足中小微企业与农户的资金需求,就离不开中小银行。” 林毅夫说,“1992年政策开放后,我国曾出现上千家中小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也起源于那时,但由于缺乏人才与经验,最终只有两三家妥善经营,得以保存。其他大量银行在90年代中期的改革中被关停兼并。” /span>
林毅夫教授表示,“中小银行发育不足,金融结构的扭曲是有代价的。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情况,且呈现出越来越扩大的趋势。要完善我们的金融结构,补我国金融机构的短腿。首先应该把利率放开,并且完善金融结构,多发展地区性的,县一级的村镇银行。” /span>
谈展望:做金融学界的黄埔军校 /span>
讲座结束进入提问环节,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一名新生充满期待:“林毅夫老师,您是现在为数不多提出系统性研究的经济学者,例如您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我在分析一些经济问题时总是有些力不从心。我想问,本科生该如何培养自己的系统性思维?” /span>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并且改造世界,我们大部分理论来自于发达国家,有的理论有参考价值,但是有的理论实际意义没有那么大。这恰恰应证了‘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教材是具有适用性的,任何理论都是有前提的。” 林毅夫感慨地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们提的问题都有自己对经济学的独到见解,希望你们能够再接再厉,作为全国首家培养小微、普惠金融高端专业人才的学院的首届学生,你们要担负起学院的荣誉和责任,相信浙商大泰隆金融学院能成为我国中小银行的黄埔军校。” /span>
接着,他又拿起话筒补充了一句,“我写了30多本书,推荐你去看看我的《本体与常无》,这本书探讨了学习方法。浙商大图书馆肯定有这本书,如果你在图书馆没有找到,那我寄一本给你。” /span>
话音刚落,剧院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span>
/span>
讲座一结束,浙江工商大学的师生蜂拥而上。一男生凭借身材高大的优势,抢到了与林毅夫最近距离的位置,他就讲座中没听明白的问题向林毅夫请教,林毅夫和蔼地解答。 /span>
林毅夫步出剧院,后面追随着上百号学生,很多学生站在林毅夫旁边,启用手机的自拍功能,勉强地拍下与林毅夫的“合影”。 /span>
林毅夫 /span>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出生于台湾,1979年回到大陆。30年前,林毅夫教授在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且在耶鲁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之后,毅然学成回国,是改革开放后首位从欧美名校获得经济学博士并返回大陆工作的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先后创立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近年来又创立了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为推进中国现代经济学研究、教育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林毅夫教授200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8年至2012年,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他是首位在世界银行获得如此职位的中国人。 /span>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