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学生科技培训系列讲座

发布日期:2020-04-09   供稿人: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464

4月8日下午,学院邀请校团委张华老师金融学院邓弋威老师为我院学生带来一场“学生科技培训”线上讲座。此次讲座由辅导员张明飞老师主持,学院副院长吴蓉老师全程参加。

01

张华老师

    张华老师主要围绕“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我校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情况及相关成果、参与途径和方法、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对学业发展可能存在的影响”四个方面为同学们进行讲解。



 • 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

    张华老师通过介绍学术项目答辩讲解演练、小型研讨会、创业者说沙龙等活动的参与形式和开展过程,指出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活、拓展专业知识在第二课堂的实践、发展科研能力、提升专业兴趣、降低退学率、转专业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深化师生关系以及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 我校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情况及相关成果

    张华老师介绍了高校代表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她提到了解竞赛可以到“智汇商大”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中心,实地了解和观看竞赛成果;也可以自发到科研部、教务处、校团委网站搜索了解有关竞赛的信息。

   “希望杯”:浙江工商大学品牌项目,由学校团委负责举办,各学院进行初赛,优秀作品推至校赛。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奇数年举办。

   “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偶数年举办(创青春2020改革,目前相关事项待定)。

 

 

 

    我校拥有良好的创新氛围,金融学科学生拥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先进经验和平台资源,对于竞赛应高度重视和参与,保持自信,精心准备。

    • 我校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作为即将参与竞赛的大一学生,需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①确定兴趣和意愿度;

    ②关注申报通知并进行组队;

    ③确定选题;

    ④撰写申报书;

    ⑤提交申报书。


 张华老师强调,确定一个好的项目,应做到价值理念好、社会调查好、学术创新好、社会实践好等各项要求。

    • 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对学业发展可能存在的影响

    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不仅能够提升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专业认知度和敏感度,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02

邓弋威老师

  第二部分由邓弋威老师带来“金融类学科竞赛系列培训”。邓老师主要围绕“金融类学科竞赛介绍、审评要点、教师指导经验分享”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 金融类学科竞赛介绍

     1.浙江省大学生证券投资大赛

    分为个人竞赛和团队竞赛。其中团队竞赛分为投资策略组、量化交易组和市场交易组三个组别。

    投资策略组主要包括撰写投资策略报告、在策略交易平台实现投资策略交易和现场答辩三个环节。

    量化交易组主要包含撰写量化策略报告、量化交易平台编程及回测、实时数据模拟交易和现场答辩等环节。

    市场交易组比赛内容主要包括证券投资操作、撰写投资总结报告和现场答辩三个环节。

    2.浙江省大学生金融创新大赛

    金融创新大赛的涉及范围较广,主要分为金融创新产品设计组、案例分析组和学术论文组。

    产品设计组的要求较高,需要对背景、产品结构、目标客户、营销计划等作出详细分析整理。

    学术论文组需要相对规范的学术论文作品,讲求分析方法。

    案例分析组是我们可选择的重点,需要了解案例的背景,详细描述案例和准确对案例进行分析。

    • 审评要点

    规范性(学术规范和行业规范)、原创性、美观是基本要求。

    1.证券投资大赛:自主+卖点

    终审评委以业界专家为主,讲究策略新意,策略完整性、科学性和市场直觉,采用科学的规范和逻辑的方法,注重细节。

    2.金融创新大赛:自洽+有趣

    评委由高校+业界专家构成。讲求创新性、专业性和适当性,立足现实,注重分析和设计,这些都需要与指导老师做好长期沟通。

     • 指导经验分享

     1.指导感想

     (1)证券投资大赛重逻辑、重实现、轻业绩,金融创新大赛小切口、深拓展、强证据。在比赛中看重的不仅仅是业绩,更是能力和创新。

     2)证券投资大赛中的投资策略组需要在策略设计中体现新的想法,考虑策略的可实现性;量化交易组强调数字程序背后的金融逻辑,盈亏原因比其结果更重要。

    (3)金融创新大赛中的产品设计组更注重客户导向和需求导向,案例分析更注重问题导向和普适意义。

    (4)广泛阅读,阅读学术论文和相关材料,寻找可以驾驭的创新点。

    (5)注重细节。重视文本撰写和现场答辩,保证逻辑链条的一致性,充分考虑读者友善度和临场技术性问题。

    2.个人建议

   (1)反对功利性参加比赛。比赛是为了专业能力培养,而非获奖导向,有参与、有感悟才会发挥作用。竞赛毕竟是课外活动,需要持续的精力投入和付出,因此要学会平衡时间。

   (2)要主动参赛并且早动手。做好充分准备和团队协作,不打无准备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