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获得者专访
发布日期:2021-04-22 供稿人: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437
人物介绍/span> /span>/span> /p> 严栋卿,来自普惠金融1902班,是学院团委副书记,也是普惠金融2003班班助。获得院、校、省级奖项15余项,志愿时数150小时;喜欢瞎逛干饭,也喜欢看书泡图书馆;最喜欢的还是出门实践长见识啦。/span>/p> /p> 图 | “基于多终端大数据分析的药物管控与随访平台”项目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 竞赛人 /span> Q:在比赛中,你所遇到意想不到的挑战是什么?/span> Q:你认为在此类比赛中最需要的能力或者品质是什么?/span> Q:参加此次比赛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span> 经验分享/span> 我认为创业类型的项目更适合跨专业的合作,需要大家跨出自己的交际圈,认识不同专业的朋友,例如我做这个比赛就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非常感谢项目负责人的邀请。/span>
/span>/p>
/span>/p>
/span>/p>
斩获佳绩背后的故事/span>/span>/p>
/span>/span>/p>
A:可能因为扎根专业市场隐含需求,项目创意、领域比较新的原因,整个项目的认可度比较高,比赛也走得比较顺畅。但回想起来,挑战最大的还是团队初期的磨合过程。为了适应项目需求,学习新技能,不断打破自己舒适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span>/p>
A:第一是有效沟通,创业项目的队员一般都来自不同专业,要多交流,才能尽快掌握相关行业的动态与需求。第二是坚持,事必尽善,细节决定成败,绝不能敷衍。/span>/p>
A:最大的收获是对“互联网+医疗”这一领域的初步探索,对商业计划书撰写的进一步了解和团队合作经验的积累。/span>/p>
/span>/p>
/span>/p>
在这里更多地还是想与大家分享,上大学两年来,我对竞赛与学习的看法。/span>
我和2020级的学弟学妹们聊天的时候总是说,如果本人对这个竞赛有想法,那就放手去做;但如果没有一点头绪,找“大佬”求带长长经验,千万不要硬撑着上。为了填满报名表、计划书而去麻烦导师给项目、给想法、给方法,只会是将无效的时间投入到复制粘贴上。但如果有想法,再根据导师指导的方向,借鉴优秀的作品,探索研究方法,磨合文本,真的能让我们成长好多。/span>
另外,一个好的作品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想着一两个月就能完成,它需要不断地学习,试错,打磨。有了大致的思路,多看看期刊了解大家是怎么做的,不同的做法适合不同的场景。必要的时候上b站学学建模、编程(上了大学,没有人会手把手教我们该怎么做),大学最重要的还是掌握自学的能力!根据项目需求应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以及自学需要用到的技术,网络上的资源足够我们用。/span>
就金融专业的同学来说,手上没项目、没奖项,别焦虑,学好数学(这个是很多后续课程的基础)和编程(三年级的小朋友都开始Python了),多多了解行业基础知识和实际场景,拥有了这些技能,自然会有人来邀请你参与项目,亦或是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找到了项目灵感。/span>
最后,在大学期间希望大家都能不要让自己闲下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多思考,多试错,多提问,长见识,学知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