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沐曦 | 卸下“网红”外衣,银行网点还能吸引到青年人吗?

发布日期:2021-06-15   供稿人:张明飞   浏览次数:584

 

当前,随着年轻人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互联网金融的壮大,加上银行对拓展客户群的长远考虑,银行对青年客群的重视在不断提升,伴之产生的“如何改造面向青年客群的银行网点”是银行将要面对的严峻考验之一。据了解,大多数的银行的银行网点转型着重于“别出心裁”与“投其所好”,将银行网点改造成青年客群感兴趣的“网红网点”,银行网点不仅仅是为客户办理金融业务的线下网点,更具有了书吧、唱吧、影吧、奶茶店等的功能。

让人在赞叹银行精准抓住青年客群“追新”心理的同时,也不免担心:这样“花里胡哨”的银行网点真的有通过转型后的网点使银行与青年客群挨得更近,达成更多自己的目的吗?

首先,银行年轻客流群近年来流失的原因归根究底是青年客群面对满足自己的金融需求,最先考虑的是——便捷。在这里并不打算花篇章赘述线上线下运营模式的差异与优劣,毕竟线下的优势也是不可否认的。线下网点无论如何的确是不能与线上服务比速度的,却能以线下的高效率让青年客群认识的银行的实力,从而对银行办业务的效率有基本上的认识。由此,银行网点转型的确需要花更多时间思考如何让青年客群体验便捷的金融服务。

其次,一味追求成为“网红银行”并不是银行最终目的。必须指明物理网点想要抓住青年客户的心,就需明白无论与什么样的“趋势”结合,对青年客群来说,都是可以被淘汰的。所以如果附加了其他许多功能的银行网点没有实际提升对口青年客群的金融服务,那无论在网点上花多少时间都是白费功夫。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徒有其表”的事物并不能成为主流。

银行网点的转型需要紧贴银行发展诉求以及最终目的,网红网点的形成只是方法并不是最终目的,也即吸引青年客户仅仅作为手段,留住青年客群、更好地为青年客群服务才是最终目的。

当然,银行成“网红”,这的确是很不错的一个创新。文化IP在当下是很热门的,若银行有能力抓住某个热门IP与自身的金融产品结合,则更有可能打动青年客群。就如中国平安(虽然是保险业,但也存在借鉴意义)在19年的“8·8宝藏节”跨界联合热门IP,如综艺《乐队的夏天》中的旅行团乐队、手游《王者荣耀》等,进行线上推广。银行网点的转型也可从中获得许多借鉴,借IP丰富银行网点,达到双赢局面。

况且,当代青年比起理性情感更具有感性情感。若具有更多功能的网红银行网点能让青年客户产生“依赖”的情感,让青年客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又或者客户经理与客户成为了亲密的朋友,那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这家银行与青年客户“锁死了”。

身为青年人,对银行网点选择更契合我们青年人的习惯以及爱好感到欣喜与担心。一方面,拥有更多功能的银行网点,更像是一个小小的finance club,有意向参与金融理财的青年人在网点获得指导和服务,更是收获信任与友谊;另一方面,有着多种功能的银行网点是否会持续在产品、服务的针对性地进行投入,以及这些产品、服务对我们青年人来说是否真实有益。不得而知。

不得不说的是,时代在变化,金融产品迭代更替,网红热门千变万化,银行网点无论如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其生存与发展值得更多的考虑:褪去华丽的外衣,银行网点是否还有留住青年客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