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伊莲 | 促进产融结合,助力普惠金融

发布日期:2021-06-15   供稿人:张明飞   浏览次数:590

            

  从过去的Bank1.0Bank2.0,到前几年的Bank3.0,再到现在的Bank4.0,全球银行时代的不断演变与科技快速发展密切相关。金融科技已经扎根在金融领域当中,其影响力不言而喻。通过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和通信科技,再利用银行的信息优势,将传统的银行发展模式转变成信息化的金融,这就是金融科技。凭借金融科技,银行可以进一步更新“研发”“生产”“营销”等核心活动,并且不断地降低生产成本。然而金融科技投资仅占全球投资的0.23%,其发展仍然有很大的缺口。如今很多人关注的普惠金融领域,数字化在该领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孟加拉国的普惠金融可谓是典范,孟加拉乡村银行为穷人而服务,对我国发展普惠金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中高金融科技已经能够做到协助银行来进行商业分析。在笔者看来,国外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已经很智能化了,比如瑞典的“指纹卡片公司”就能做到信用卡上面指纹识别芯片,从而防止金融犯罪。现阶段,网络金融科技的发展蚕食着银行业的传统业务,银行发展面临空前挑战。而金融业也对此作出了反击,中国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而美国就是沃尔玛旗下的Walmart Marketplace。就金融科技总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网络金融公司对银行业的冲击微不足道,而将金融科技融入到银行发展中,可谓是银行的重要转型发展模式。而如今不仅仅是银行业,金融科技也融入到了保险业中,比如众安保险就是蚂蚁金服、腾讯以及中国平安主要控股的。

  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同时,支付方式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不管是政府、公司还是银行,都融入了科技,特别是银行间的结算,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加密数字货币,依托的还是金融科技。从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到如今的电子支付,不仅提高了效率,同时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中国与美国不同,美国是从现金社会到信用卡社会再到手机支付社会,而中国直接跳过了信用卡这一阶段,直接到手机支付社会,也就是我们现在每天日常所使用的支付宝、微信,Alipay和Tenpay是我国两大手机支付的巨头。

       数字货币也是我们现在热门关注,银行已经在做数字货币的试点了。数字货币的雏形是比特币,再是发展到银行间的数字货币联盟,最后才是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比特币属于最受关注的数字货币,其依托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支付交易,但也同时助长了金融犯罪的可能性。

  从bank3.0到bank4.0,主要是加入了互联网生态系统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取代劳工,这就对传统的银行经营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数字银行越来越多,机器取代银行职员,而且媒体对此的宣传也是哗众取宠,其实银行裁员不仅仅是科技替代,也是经济衰退带来的影响,科技只是替代了一小部分。银行传统业务的迅速衰退也带来了信息软件和数字金融的需求,给整个银行业带来了“鲶效应”。金控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台湾最著名的是16家金控公司,最著名的是玉山金控公司,其塑造“场景金融”让银行的服务无处不在,追求的也就是让世界更美好,承担起一个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那银行在转型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授信险管理,其次才是成本考量。中国的网络银行市场很大,风险也很大,微众银行就是一个典型,亏损尤为严重。

  智慧分行的业务其实都大同小异,以花旗银行和华南银行为例,都是为了对冲网络金融公司的威胁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全球化、城市化、数字化为重点,正是因为一些数字银行业务的发展,银行服务越来越便利。现阶段的银行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争做“有温度”的银行。据笔者了解,富邦华一银行在上海陆家嘴设立的网点,特别的有温度,装修以高柜代替传统银行布置的防弹玻璃,营造“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氛围。进店乐乎可以喝咖啡、看看书,陈设更像是一家书店,笔者也关注到这家银行在上海的其他网点,也有以花为主题的网点,非常的有温度。在笔者看来,科技并不会让一切都变得冷冰冰,恰恰相反的是,科技是一种辅助工具,是一种能够实现有温度的生活的一种工具,把我们的内心想法外化成实体。

  区块链是一种新兴的金融科技,而且在金融中发挥了极大的优势和作用,区块链以比特币为典型,虽然省去了中间商的环节,实现了效率的提高,但随着交易量的扩大,也存在交易速度变慢、安全漏洞的隐患。其实区块链现在不仅仅是用于数字支付,也广泛应用在金融其他领域,就比如智慧契约、智慧资产,而且也不仅仅是金融业,其他领域也有区块链的应用,就比如数字认证、身份识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银行中的应用那也主要是供应链融资和贸易融资。银行现在的转型更多聚焦于数字化的应用,比如信用卡开卡、在线存款、自动柜员机免卡提款……这些确实是科技带来的生活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活的质量和效率。其实数字化在金融发展中还存在很大的可塑性潜力,这也是我们这代人的任务。如何提升金融效率和质量、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值得我们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