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播第三届“悦读·悦青春”征文系列分享(一)
发布日期:2022-04-16 供稿人:连慧莹 浏览次数:611
为全面培养我院学生学习习惯,提升个人学习能力,学院在2021年寒假期间举办第三届“悦读·悦青春”征文比赛,鼓励同学们通过阅读,加强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院共收到98篇征文,经过初评和终评,最终评出获奖作品6件,其中三等奖3件,二等奖2件,一等奖1件。我们将逐期为大家进行作品展播哦!
01.
读《小岛经济学》有感
普惠金融2101 胡若云
初阅此篇,我想应该没有人会拒绝进一步阅读这本书。作者从三个小岛原住民捕鱼的故事开始,以缩略的叙述方式描绘了整个小岛经济体生产力的发展进程,每个读者读完全篇好似亲眼见证了一个经济体的演变。同时,作者用浅显的道理和朴素的事物来描述在当今人们眼中复杂的经济学原理和各种金融关系,即使是对经济学一窍不通的人也可以读起来津津有味,我认为这是这本书成功的原因之一。而正当所有人觉得这只是一本给入门小白看的启蒙教育书时,作者通过故事申引和现实链接把小岛的故事和现实既分离又相互映照了起来。
通过在故事中叙述小岛发展的机遇和遭遇的困境来映射现实社会中二十世纪中旬至今的美国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关系格局。每个人看完书后会恍然间发现自己同时大致了解了七十年的美国经济史,叫人醍醐灌顶。不仅如此,作者也同样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经济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认为经济学在政客渲染下变成了高高在上的科学,但实际上一切经济活动的原理都遵循最基本的原理,而这些原理亦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只是因为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套上了一层层的社会关系才导致它看起来复杂,所以人们不应该谈虎色变,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每个人都可以理解,这让我想起了爱因斯坦所说的:“当你能使女仆听懂你的理论,你才真正理解它。”有的时候复杂的事情只是由很简单的原理所决定,这些话剥丝抽茧,让我对学习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想到了普惠金融的真正含义就在普惠二字,为普通的百姓做实事,真正的经济学不应该是背离群众的,而是应该以群众为根基,为群众服务。
作者同样在书中表达了自己的经济学观点,他认为市场的自我调控是正确合理且有效的,之所以小岛经济发展发生变故是因为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改变。作者由点及面,批判了目前社会主流经济学观点,从最原始的角度阐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这种单向线性关系的正确性。反驳了大众对于消费增长又能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的错误认知,否定了物价下跌引起消费减少的谬论。同时强调了储蓄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指出健康透明的储蓄是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影响性因素,观点强烈且鲜明。
综上,《小岛经济学》不单单是一本简单的启蒙书,它更像一位富有哲理的老师。这位老师的语言循循善诱,人人能够理解,同时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富含自我的观点,并不随波逐流。
在看完整本书的同时,我也真正看到了美国经济繁荣假象背后的危机;看到了中国在整个经济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看到了中美关系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性。作者在文中用美索尼亚国(小岛共和国名称)和中岛帝国这两个国家比喻中美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中国目前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在美国具有最大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和美元挂钩。这一切都表明中国和美国经济关系紧密连接,中美贸易摩擦纯粹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告诫了中美两国合作共赢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排开经济不谈,站在人类统一视角上讲清道理,摆明事实,向往和平。
站在中国大学生立场上,我认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重要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每个中国人的努力都促使中国摆脱过去的落后,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基于中国体制的优势,美国被资本操纵的情况不会发生在中国,但即便如此,中国也要竭尽全力遏制资本在国内无序扩张,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避免过分垄断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社会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和利率调控市场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的体制决定了政府能够以强有力手段影响占主体的国有企业来调节供需市场,引发通货膨胀的概率大大减少,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更大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注入了更多的活力,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之处。
希夫兄弟批判政客的无理干涉市场,向每一个愿意阅读这本书的人指明了世界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挖掘了世界经济内幕,将真实的世界经济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种敢于追寻真相并将真相揭露于大众视野的行为是这本书畅销全球的重要原因。
02.
《钱商》读后感
普惠金融2101 方贵星
借助寒假较长的假期,依据导师的推荐,我对加拿大作家阿瑟黑利的《钱商》一书进行了阅读。
《钱商》一书虽然只是一本小说,但却富有丰富的金融知识与对当时美国资本主义银行的真实状况的叙述。全书主要讲述了美利坚第一商业银行的总裁班罗塞利死后因无子嗣继承,麾下的两位总裁候选人依靠他们不同的银行经营理念进行明争暗斗的故事。
从书中最先能看到的是当时美国商业银行运转的诸多细节,极大的丰富了我对银行的浅薄认知。在高中教科书的简略描述中,我对银行的认知仅仅是停留在银行储蓄、贷款、结算三项业务以及银行作为国家宏观政策的一部分运转所产生的作用,而对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微观市场主体——商业银行到底如何在微观经济市场上的运行并没有什么准确的概念。在我看来,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利息较高的贷款业务中,贷款与存款利息的差值形成了商业银行的利润。因此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实现财务效益的最大化,无疑是要将银行的资金更加多的投入到回报率更高的制造业,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书中罗斯科和亚历克斯不同的经营理念所带来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结果却让我对之前的简单想法有所反思。
在书中,罗斯科和亚历克斯两位总裁候选人的经营理念是截然不同的。罗斯科强调不能够牺牲银行股东们的钱去投资社会上的公共事业以赚取无谓的好名声,认为这种做法不过是打水漂,应以谋求银行每一笔资金与客户存款的利润最大化为银行的行为准则;而亚历克斯则主张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争取社会大众更加广泛的支持以期获得更合理的利润。相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两者经营观念的不同,前者是一种不择手段牟取暴利、稍显急功近利的经营理念;而后者则是明显的以客户为服务的中心,依靠优质的服务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来获利的经营观念,这与现代所谓的“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不谋而合。作者在书中通过一次次的银行危机事件,深入地展示了这两种不同的经营观念的斗争及不同后果,最终以事实结果论证了亚历克斯所主张的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正确,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所主张的经营观念。
现代企业经营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以此才会具有更好的企业信誉,而对于以信用为根本保障的商业银行来说,这一点更是尤为重要。客户是市场的主宰,有需求才会产生市场,有市场才会产生产品,有产品才会产生企业。书中的亚历克斯就是始终把握住了这一点,不断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客户的角度着想,成功地维护了美利坚第一商业银行的信誉,使得挤兑风潮得以平息。而我认为,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恰恰是小微普惠金融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为实践小微普惠金融的典型,泰隆银行相较于其他银行,最突出的特点就表现在对小微企业的重视上。而从《钱商》中也能得到相同的答案:银行服务小企业能够获得更长久、稳定的回报。而像书中罗斯科的所作所为,他不顾一切地追求利润,以违法的方式将银行巨款贷给跨国公司,令银行信托部门购买该跨国公司的股票,以此抵消跨国公司应将贷款额的1/10作为无息存款存在银行的补偿部分。他的这一行为正是将银行的命运交给别人支配,极大地加大了银行的潜在风险,当其重金投资的企业出现意外时,不仅意味着其资金换来的股票面临暴跌的风险,同样可能会导致贷款因企业的意外彻底无法收回,这就是将银行的贷款利润全部寄托在某几个大型企业的坏处。虽说银行对大型企业的调研会尽可能的小心,但是总会有如同书中的情况,银行被企业的外在包装所蒙骗,最终没有意识到给予大型企业的贷款已然危机重重。
同时,银行经营也必须兼顾社会效益,要追求正外部性,以损害社会利益的方式获得的利润不是长久之计。书中罗斯科放弃继续投资新区的建设时,立即遭到了市民的广泛反对,导致银行几乎瘫痪,信誉也大受损失。而亚历克斯支持保持对新区建设的投资所获得的成功结果告诉我们,利润固然来源于投资,但是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却来自于储户的存款,若只是将银行资金用于投资利润更高的工业部门,无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义务,就会引发储户的信任危机,储户将可能把存款转移到别的银行,导致银行可用资金的流失,实在是本末倒置。而一个企业在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后,从不损害客户利益的角度出发,也能够达到自己的最大利益,在市场需求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更好的企业信誉,吸引到更多的客户,从而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同样能实现企业销售的增加,并以更高的利润进一步在承担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盈利,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总之,从书中我主要了解到了一点,一个合格的企业,在现代市场已然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也应具有相应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新经营观念。
03.
所有,并非天生
——读《苏世民 我的经验与教训》有感
普惠金融2103 石帅阳
我喜欢看名人传记,主要是想从别人的人生中学习什么是正确的事,如何去发现正确的事,然后如何把事情做正确。去年暑假我开始接触这本书,但是并没有精读,只是泛泛看看罢了。在大一上学期了解了些许相关的知识后,今年寒假我再一次品味这本书,内心不经掀起了波澜。这本书是关于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也是苏世民的自传,它以金融的视角讲述了苏世民如何把黑石集团从白手起家的40万美元成长到今天管理数千亿美金的上市公司。书中列举了许多生活、工作的准则,其中有几个点让我感触颇深,据此我来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一是倘若你对一件事情特别渴望,你一定会绞尽脑汁达成所愿,只要你努力坚持,就能将不可能转变为可能,你的愿景也会成为现实。这句话粗看起来像是鸡汤,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似乎都对这句话深信不怀疑。特别是日本管理大师创立了2家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所著的《干法》里反复对极致的努力和坚持进行了肯定,雷军也多次谈到了这一点。我想它对于我的指导意义就是我们要找到正确的事情,倾尽全力,去把它做成。另外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就想方设法创造有利于达成的条件,反过来思考如果你觉得某件事情是不对的,不应该做,就想办法破坏有利它的条件。拿现实中的小事来说,比如你不想学习工作的时候玩手机,那很简单,把手机给别人保存或者放到你不能直接伸手拿到的地方。
再有苏世民曾创新性的提出让高中生来学校免费参观的想法,并以此来协助耶鲁招生学院院长进行招生,他还曾通过问卷调查联合校报废除了耶鲁禁止女生在男生宿舍过夜的校规——这给予我的思考就是要成为那个敢想而且敢做的人。我相信很多人都希望打破禁夜宿的规定,但是更多的人只是想想,只是选择了沉默而不是对抗。另外,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苏世民只是口头抗议的话能解决问题吗?相反,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应对方案,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列举了一些数据,他用事实说明其实是全体学生的想法是他们的内心诉求。与此同时,他又通过校报曝光的方式给予校方压力。更重要的是,苏世民将这两种方式结合又给了校方一个台阶,以反映民意为由和平的解决问题。苏世民勇于尝试,善于创新,在那之后的创业生涯中,他也常常运用独具特色的创新方案解决了许多并购、融资等商业方案,推动黑石集团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当然,仅仅尝试努力一遍是不行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相信的不一定是他们所相信的,所以,你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人输出你的思想,实现你的愿景。大部分的人都不会轻易改变,你要做的就是用你的思想感化,用你的论点和你的个人魅力去征服他们,让他们接受你。倘若你坚信你推销的东西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对方却不愿意接受的话,那你应该要假设他们并没有理解你的意志,所以你要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苏世民曾向清华捐赠1亿美金建造苏世民学院,但是很快,他发现,这些资金不足以完成建设,就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募资。在5年的时间内,他的团队发出了2000多封信,而且每封信都市场根据潜在捐赠者的喜好和需求写的。因为苏世民在商政两界人脉极广,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推销苏世民学者项目。后来他说服了《原则》的作者达利欧和孙正义分别捐赠了2500万美元。最终,项目募集了5.8亿美元。因此,对于推广产品,自己首先要坚信产品、课程的价值。对于用户的拒绝,要多沟通,明白他们的障碍在哪里。也许是我们没有表达清晰我们的价值,没有让他们意识到价值所在。比如苏世民在推广项目的时候,瑞达利欧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而苏提出了解决方案,250美元的捐赠可以连续15 年,推荐一名学生到中国苏世民学院学习。
此外,苏世民在日本募集资金时,日本排名第二的日兴证券虽然表示了兴趣,但是仍然有所犹豫,后来因为日程安排失误,苏世民意外来到日本排名第一的野村证券门口,日兴证券为了不错失赶超的机会,迅速做出决定支持苏世民。在USX运输公司项目中,苏世民本想主动与摩根大通合作,结果摩根大通并不积极,反而处于行业追赶地位的化学银行,积极主动和苏世民合作,最终达成互惠协议。这也让我明白了推销服务或者产品时候选择在行业处于追赶地位的公司成功率可能更高,虽然光环作用没有那么大。处于行业追赶地位的公司为了提升业绩,需要更多的机会,也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因此,如果你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够给它们带来超越行业领先者的优势时,它们会更愿意接受。书里也点醒了我们,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市场崩溃的时刻是风险最高的时刻,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苏世民说:金融行业其实并不复杂,如果有人要求你提供新产品,那么这个人是地球上对这一产品唯一感兴趣的人的概率是零。如果这些需求具有合理性,而你又设计了满足这些需求的正确产品,那就可以对这种产品进行大范围推广,而你的竞争对手只能好奇你是怎么找到解决方案的。成功绝非易事,苏世民的所有并非天生,他说过他只不过在看到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时会竭尽全力去抓住它。这本书处处都是投资、管理原则以及各种人生信条,值得回味的地方数不胜数,给我们的心灵以洗涤。所有的梦想都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可是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夜里。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当下,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多多实践,为自己进入社会夯实基础。
下期更精彩
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