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播丨第四届“悦读·悦青春”征文系列分享(一)

发布日期:2023-05-23   供稿人:连慧莹   浏览次数:433

为全面培养我院学生学习习惯,提升个人学习能力,学院举办了第四届“悦读·悦青春”征文比赛,鼓励同学们通过阅读,加强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院经过初评和终评,最终评出获奖作品8件,其中三等奖5件,二等奖2件,一等奖1件。我们将逐期为大家进行作品展播哦!

 

PART

从《大国大城》谈城市发展

普惠金融2202 黄佳玲

 


成长至今一直觉得国家战略距离我个人还是有点遥远,但事实上国家每每出台的政策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于这些政策是否公正、是否有利于国家未来发展?《大国大城》这本书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如果将政策的受益者和受损者的位置对调,他们仍觉得这个政策是合理的,那么这个政策便是合理的。陆铭教授以图表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纠正当代关于中国城市发展的种种普遍的误解,比如集聚会带来经济发展的地区间失衡,城市化造成城市严重污染,城市如今外来人口过多,经济过度集中在少数地区等。他指出劳动力自由流动能够促进当代中国统一、发展与平衡。我在书中看到,中国特有的社会问题,比如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其实都是户籍制度造成人口不能自由流通的结果。此外,大城市的拥挤污染是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极大关系的,中国并非城市化过度,而是还未达到城市化应该有的水平。

 


全书分为两部分,开篇以中国经济的欧洲化展开,将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阐述大国优势及大国难题。在现代经济中,大国可借助规模,发展“战略性产业”(大飞机产业)、加速技术创新、促进公共物品供给、发展现代服务业,但同时也存在劳动力难以流通、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由此延伸到打破大国发展的“不可能三角”,即通过人口和资源的自由流动,实现国家统一、经济效率提高、区域之间平衡发展。第四章则揭示了当今中国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对城市化的弊端,讲述大城市劳动力配置的极大失衡以对劳动力投资的缺失。下篇大城之解,此处将上海和东京对比,讲述全球视野下巨型城市如何发展。作者认为中国今天的集中率较发达国家而言还不算太高,中国不应视外来人口为负担,城市面积的扩张并未威胁到耕地面积。最后一章,作者对城市病的处理方法提出了独到见解,认为利用控制人口的方法来解决城市病不是最终出路,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因人诞生的,需要它们来适应人口变化,而非控制人口数量以适应基础设施的数量。

由于书内涵盖内容十分丰富,我无法一一解读,索性选择几个重点来表达我读后的感受。

一是城市化问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推进,对城市化现象及影响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学习至今,我大致从地理书上了解过城市化,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不足,也包括城市化造成城市大气、土地污染严重,人口老龄化,针对解决城市病的方法是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增加公共设施等。其中控制人口规模与《大国大城》里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是有些冲突的,我在未阅读这本书前对地理书上的措施深信不疑,控制人口规模看起来是解决城市病的不二选择,但如今看来控制人口规模造成的影响会不会与我们推进城市化进程相违背呢?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城市化过度才使得城市病日益严重。或许人们是太过于看重城市长大后的各种问题,忽略了城市化带来的好处。集聚一大好处在上文已提及:发展规模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学术研究发现,这些问题与城市人口增加仅有微弱的关系,而政策导向却变成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鼓励中小城市发展。政策初心是好的却在实施上出现错误,中小型城市发展固然重要,大城市发展符合客观规律,以大城市发展带动中小城市发展何尝不是一个好方法。当大城市集聚的坏处大于好处,将导致集聚出现问题,这时便要调节相关变量,比如劳动力、地价、房价,以及道路、交通等建设。

二是地区间平衡。与大中小城市的发展问题不同,城市发展的方向是相同的,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相对位置不同发展的定位很难达到一致。政府现今利用转移支付、资源倾斜等政策,致力发展中部西部地区,但事实上这对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不利的。区域间不平衡发展不是因为经济向沿海发达地区集聚导致的,而是人口的集聚还未与经济集聚同步。

三是户籍制度。当前劳动力难以自由流动的一大原因就是户籍制度。首先,城市户籍与农村户籍不利于城镇化,人为分割城市和农村待遇造成福利分配不公,另一方面农村人口不能自由流动也会影响农业规模化发展。一些大城市实施的落户政策虽起到引进人才的作用,但人才涌入后是需要更多人口来发展服务业的,而由于户籍制度带来的社会保障、公平就业、公共服务不公限制外来人口流入,这时就会发生社会服务不对等的情况。即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作,也会因为户籍原因住所和工作场所分离,这样一来效率大大降低,资源浪费大大提高。户籍甚至隐约出现代表身份的现象,上海没有本地户籍的人口已经出现聚居现象,这足以显示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当拥有城市户籍的居民出现优越感时,不管是农村户籍居民还是城市户籍居民的幸福感都会降低,这时我们应该思考户籍存在的意义是否变质。

《大国大城》一书是适合大众阅读的,无论是青年学者还是政策决定者都能从中看到不一样的大城。陆铭老师在书中不厌其烦地强调大城对大国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中国大城的问题,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给人醍醐灌顶之感。或许书中有些观点在现在看来还过于理想难以实现,但梦想可以指引着人们向目标方向努力。在未来,大城市的发展会蒸蒸日上,大城服务大国。

 

PART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读《小岛经济学》有感

普惠金融2202 骆千懿


近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由彼得·希夫与安德鲁·希夫兄弟俩所著的经济学入门级著作《小岛经济学》,由此触发了良多感悟。

不同于同类经济学读物,希夫兄弟著成此书的灵感主要来自于儿时父亲带他们自驾游时所述的小岛和鱼的经济学故事。其父欧文·希夫,是奥地利学派的坚定支持者和实践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由此,一系列的故事背后实则暗藏了一条贯穿全书的主线——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的观点纷争。作者亦从奥地利学派拥护者的角度,批驳了横霸欧洲几十年的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给和财政赤字欢呼市场的波动”,从而自然将奥地利学派的观点过渡到读者眼前—“经济衰退是经济繁荣时期所做的错误决定的必要补偿,经济迅猛发展过后必然会有一个相应的衰退期”。

正因为希夫兄弟是以小岛的经济发展作为叙述载体,将许多原本枯燥晦涩的经济学原理通过插图、风趣幽默的措辞轻松地呈现在故事之中,才能让本书享誉“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觉其深”的评价。作者将《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概论》《国富论》的重要经济理论深入浅出地映射于小岛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旗帜鲜明地呈现了自己的观点——政府不应该成为经济的主导者,而是应该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角色。


初读《小岛经济学》,我便被书中别具一格的插图和有趣的故事背景所吸引。故事的开头,只有艾伯、查理和贝克住在一座物种极其匮乏的岛上,他们每天唯一的食物就是鱼。但艾伯不满足于一天只能够抓一条鱼的变化,为了捕更多的鱼,他饿了一天肚子编了个渔网。慢慢地,他通过控制欲望、延迟消费,积累了原始资本,逐步实现了“吃鱼自由”,成为小岛上最早的“暴发户”,也刺激产生了小岛最早的经济。从制作渔网、制作捕鱼器开始,有了“剩鱼”、有了“储鱼”、有了“贷鱼”……原始的交换、分工、货币、投资,使得政府应运而生。本书的前半部分,便是以如此机智幽默的手法阐述了经济增长的根源和社会的运作。

不过,随着故事的推进和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发现,故事并非完全虚构,而是照进了现实,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也就是链接现实的部分。例如,书中的美索尼达国喻指美国,中岛帝国喻指中国。后半部分故事的发展重点更深入一层,转向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揭示了中国大量生产并出口,美国大量消费,从而不断地产生贸易逆差的经济现象,寓于现实。

这部分的阅读引发了我对于世界经济贸易体系的深入思考。穷国和富国之间的贸易是否一直不可能趋于平等?富国多年贸易的入不敷出是否面临崩盘的风险?再者,贸易总是存在双重性。一方面,科技尚处于弱势地位的“穷国”不得不向强国低头,以廉价劳动产品换取廉价科学技术,似乎是被强国收割了,但从长远来看,这为国家科技产业的崛起奠定了现实基础,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所得呢?在本书第十九章中,作者也曾对”中国庞大的美元外汇储备如何使用”这一问题给予暗示。为了避免经济局势大面积浮动,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保持良好的经济态势;二是藏汇于民,政府采取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美元贬值带来的冲击。再者,拉动内需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需求问题的解决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合理定价,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亦是经济向好的重中之重。

合上书本,我不禁感叹笔者对于虚拟与现实恰到好处的融合。再次回归书中的故事,敢于冒险、对未来乐观和敢于创新是小岛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三元素。如果不是艾伯敢于跳出制约的门框,在原始捕鱼法和革新捕鱼设备提高捕鱼效率之间冒着风险选择了后者,恐怕永远也不会有美索尼达国的诞生,三人只能一辈子止步于吃鱼的清苦生活。毫无疑问,想要突破现有的状态,就必须像艾伯一样放弃部分现有的物质为成本去锐意探索。俗语有“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这种冒险的目标是提高效率、促进原始积累,并以此为基,逐步产生更多的效益以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彼此契合。就是从这样简单的行动开始,小岛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迅速成为远近首屈一指的强国。由此可见,欲想取之,必先予之。这不仅仅只是经济博弈的重要条件,更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达成更高层次的目标,必须狠得下心,以更长远的眼光,用“小失”换“大得”。

就是这样一本书,将看似晦涩深奥的经济学从高不可及的柜子移到了平整的餐桌,供万千读者阅读思考。以小岛、于、三个男人为契机,用最浅显的语言讲述了高深的经济学原理,深入其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