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S2024AL002】浙商证券:大类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升级之路
发布日期:2024-12-26 供稿人:夏连峰 浏览次数:10
浙商证券:大类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升级之路
摘要:在全球经济环境深刻变革的背景下,金融市场面临着复杂多变的风险挑战,浙商证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强化大类风险管理,推动公司稳健发展。本文分析了浙商证券在大类风险管理领域的实践探索与成效,重点聚焦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的管理机制。公司通过完善内部评级模型、加强业务风险评估和排查、拓展融资渠道等措施,显著提升了风险防控能力。然而,随着市场波动加剧和新业务模式的引入,浙商证券的风控体系仍面临一定的挑战。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未来提升风险管理的路径,包括加强跨部门协作、适应业务转型升级、推动科技赋能等方向,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大类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科技赋能
ZheShang Securities: The Exploration and Upgrade of Macroscopic Risk Management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global economic environment, financial markets face complex and diverse risk challenges. ZheShang Securities has actively responded to national policy guidance, strengthening its macroscopic risk management to drive st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ZheShang Securities'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achievements in macroscopic risk management, with a focus on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s for credit risk, market risk, liquidity risk, and reputation risk. The company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ts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pabilities 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internal rating models, enhancing business risk assessments and inspections, and expanding financing channels. However, with increasing market volatilit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business models, ZheShang Securities' risk control system still faces certain challenges. The article further explores potential pathways for improv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cross-departmental collaboration, adapting to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offering deep insights for the company's continued development.
Keywords: Macroscopic Risk Management, Risk Control,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案例正文:
浙商证券:大类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升级之路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变革,金融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浙商证券作为国内综合性券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不断探索与升级大类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公司的稳健运营和持续发展。本文将对浙商证券在大类风险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升级之路进行案例解读,以期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宏观经济背景与金融机构的挑战
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国际层面,地缘政治风险日益频发,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等事件的持续发酵,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不确定性。这些国际政治经济事件不仅直接影响全球市场的波动性,还通过贸易、投资、资本流动等渠道对各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的失衡、债务水平的持续攀升、货币政策的分化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国际市场。特别是一些经济体的负债水平和财政赤字问题,导致了金融市场的长期低迷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悲观预期。
在国内方面,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了应对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去杠杆、调结构、促改革成为当前经济政策的主旋律。伴随着这一转型,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注册制改革、衍生品市场发展以及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等政策相继出台。这些改革措施不仅为证券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的风险和复杂性。金融机构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及时适应政策变化,提升自身的风控能力。
大类风险管理作为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个维度。市场风险主要关注股价、利率、汇率等市场因素的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信用风险则主要涉及债务人违约或贷款坏账等问题;流动性风险则聚焦资金流动性不足所可能引发的支付危机;操作风险则涉及人为错误、系统故障或管理漏洞等内部因素导致的风险。有效的大类风险管理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确保其业务运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案例将从浙商证券的大类风险管理业务出发,具体分析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声誉风险管理的总体开展情况,深入剖析当前大类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挖掘未来浙商证券在大类风险管理工作中可能的发展路径。
二、大类风险管理的总体情况及成效
浙商证券深刻认识到大类风险管理对金融机构稳定运营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金融风险防控的战略部署,不断优化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加强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浙商证券不仅提升了对传统金融风险的管控能力,也逐步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引入风险管理中,提升了整体风险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浙商证券有效应对了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确保了公司的稳健运营和持续发展。
(一)信用风险管理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浙商证券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名单制管理,根据业务属性和风险特征,建立投资、融资和投行三类业务分类管理机制,设置不同的黑名单标准和敏感清单标准,实现对客户及业务风险精细化的管理。二是进一步优化内部评级模型,新增保险资管、券商资管、银行理财三类金融子公司的评级模型,并通过收集大量区域和指标数据,完成城投模型优化,提升模型区分能力。三是进一步提升客户授信管理机制,推进建立“批量审批+日常审批”相结合的授信管理机制,提高了授信效率。四是进一步强化持有期管理,协同自营、信用等业务部门制定和完善了债券持有期管理办法,持续做好持仓标的负面舆情跟踪监测和协同应对,定期开展资产风险分类工作。
(二)市场风险管理
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浙商证券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完善市场风险指标体系,增加了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指标、组合DV01敏感性指标等,提高了市场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二是强化投资业务盯市,特别加强了对受波动影响较大的权益类投资业务风控指标的盘中盯市,及时提示风险并向业务部门建议出具对冲方案,缩小风险敞口。三是强化业务风险评估和排查,根据投资业务展业情况和外部形势变化,及时开展业务风险评估和排查,出具风险排查评估报告,明确应对举措,有效防范风险。四是强化新业务风险管控,对基金做市、北交所做市、交易所债券做市等新业务,强化展业初期的风险监测和报告。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
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浙商证券采取了多项措施来确保公司的流动性安全。一是拓展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实力,为业务开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持续扩大银行授信额度。三是夯实流动性储备,提高储备收益水平,组建了资金运营中心并设置两级流动性管理池,有效支持业务的资金使用。四是持续开展FTP功能应用,定期发布FTP价格,引导业务部门在开展各项业务时关注其业务流动性需求、资本消耗及对风控指标的影响。
(四)声誉风险管理
在声誉风险管理方面,浙商证券同样表现出色。一是主动宣传,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主流媒体专访、发表署名文章等多种途径正面宣传报道,提升公司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二是主动发声,正面引导舆情,在重要事件发生前与主流媒体提前沟通,主动发声正面引导舆情,向资本市场完整、准确地传递了浙商声音。三是主动作为,加强声誉风险管控力,针对公司个别舆情事件带来的关注,公司迅速联系主流财经类媒体,争取媒体支持,同时以有力的正面报道对冲负面舆情,全力维护公司声誉。
三、大类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与原因分析
尽管浙商证券在大类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市场波动增大超预期变化常态化
受多种因素影响,资本市场波动维持高位,超预期变化常有发生。同时,客户投资需求与监管政策改革共同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快速发展,促使投资品种持续丰富、衍生品规模大幅增长。这些变化导致浙商证券面临的市场风险呈现复杂化发展态势,进一步导致现有模型可能无法完全适应新的风险形态。例如,随着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风险计量模型可能无法准确计量衍生品的风险。因此,未来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风险计量模型,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二)大类风控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与行业优秀券商相比,浙商证券在大类风控管理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尽管浙商证券已经邀请了参与头部券商风险管理并表评价验收的咨询公司对公司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检视并开展差距分析,但在一些突发风险的预判和应对方面仍存在不足。有些情况虽有预判,但风险对冲工具和执行手段有待提升,仍不能完全缓释风险。这表明浙商证券在业务风险防控专业能力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风控系统建设有待进一步突破
当前风控系统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浙商证券仍面临业务种类繁多、数据来源广泛等挑战。风控系统与上游系统数据采集呈网状结构,数据采集和处理难度大。同时,缺乏契合公司实际需求的一体化平台将风控系统的数据和功能进行有效集中整合。这导致不少人力花费在数据核对上,且一旦数据出现差错,系统的应用效果也大打折扣。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虽然浙商证券已经运用了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监控和预警,但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未来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利用先进技术提升风险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四、新时期大类风险管理的提升路径
针对当前大类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挑战,浙商证券制定了新时期大类风险管理的提升路径。
(一)聚焦重要业务关键环节
结合当下风险管理形势,浙商证券持续重点关注投行业务、信用业务、投资业务、财富管理等重要业务,提升尽职调查、投资决策、投后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重要环节的管控工作。
1.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的“真实”、“准确”、“完整”是风险管控的重中之重。在投行业务的处罚案例中,尽职调查过程存在的问题是监管处罚的重灾区。浙商证券投行业务的尽调制度和标准相对完善,但质控部门仍要针对市场上出现的新情况、发生的新案例及时打好补丁。未来要对信用业务和自营业务的尽职调查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研究,陆续制定或者修订发文。
2.投资决策
为了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浙商证券就《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办法》征求意见,明确了金融业务方面责任追究的五种情形,其中包括“未履行规定程序或未经授权擅自决策”。这将有助于规范投资决策过程,降低投资风险。
3.投后管理
借助风险监控系统和负面舆情系统,浙商证券强化投后跟踪预警,对监测到的风险隐患,有效落实“四早”要求,即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同时,准确计量公司业务面临的风险敞口,并模拟不同风险场景开展压力测试。对重大风险状况制定风险应对预案,提前采取风险对冲、风险转移、资产减退等措施管控风险。积极组织开展风险排查,判断风险隐患,对于排查出的风险苗头,要及时组织投后回访和跟踪尽调工作,了解真实风险状况,提前采取合适的风险应对方案。
4.适当性管理
在市场波动中往往更容易出现适当性问题。因此,在实施“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过程中,浙商证券一定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往不利的市场方向着手准备。当真的遇到尾部风险的时候,可以有备无患。比如代销的雪球产品等金融产品,需要严格把握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需求,确保产品的适当性。
(二)发挥三线联动合力,建立紧密的跨部门协作机制
有效防控业务风险,要求由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共同构成的三道防线协同配合充分发挥作用。
1.两级风控标准互补
公司风险管理部在制定公司层级尽职调查、黑白名单、内部评级、持有期管理等风控标准和风控要求时,要充分靠考虑一线业务风险特征,预留差异性和适用性。业务部门要充分考虑公司政策,制定符合自身业务需求的部门级标准。两级标准相互补充,提升业务风控工作效率。
2.两级指标监控联动
各业务部门要对本单位指标进行专人独立监控,并设置预警线进行业务一线风险跟踪预警,主要进行事前和事中的风险监控。风险管理部门在公司层面对业务进行跟踪预警,主要进行事后风险监控。两级风险监控协同作用,确保公司指标安全运行。
3.三道风险排查互动
根据业务开展和风险研判,建立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业务部门及子公司的风险自查、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检查、审计部门的风险核查三个层面的风险排查机制。这将有助于有效排除业务风险隐患,确保公司的稳健运营。
(三)适应“3-2-1”业务体系升级
在面对“三投联动”(即投资、投行、信用业务的联动)、“两管连通”(可能指管理与运营、或不同管理条线之间的连通)以及“总分一体”(总公司与分公司业务一体化)的业务全面转型升级时,公司风控体系也迅速跟进,实现了风控模式的创新与升级。
传统的业务对接风控模式往往是一对一的单线模式,但随着业务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这种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风险管理的需求。因此,浙商证券积极适应业务调整布局,构建了跨业务、跨条线的风险管理新模式。这一新模式以风控全覆盖、一体化为基本原则,旨在深入挖掘业务交织、交融中的风险本质,确保在推进业务协同展业的同时,能够有效识别并管控好业务的主要风险点。
在这个过程中,浙商证券紧紧抓牢公司自有资金风险敞口这个“牛鼻子”,通过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确保自有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同时,公司还加强了对业务发展中主要矛盾的识别和分析,以便在风险管理中能够有的放矢,精准施策。
(四)科技赋能,推进风控数字化提升与应用
首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提升了风险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通过大数据分析,公司能够更准确地识别风险模式和趋势,为风险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使得公司能够自动化处理大量的风险数据,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则进一步增强了风险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其次,进一步深化风控平台的全覆盖。公司的风险平台功能完善,市场、信用、声誉、操作、流动性等风险管理功能均能集中展现,实现了风险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同时,风险平台的数据覆盖也达到了无盲点,覆盖了投资、投行、信用等各业务线及全部子公司数据,确保了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最后,进一步优化提升专业风控系统。内评系统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评级模型更加完善,能够覆盖更多的品种。新一代市场风险系统也已经完成建设,全面提升了市场风险计量的精准度和专业度。此外,公司还完成了风险指标并表管理项目一期建设以及统一授信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强化了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五、结束语
浙商证券在大类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的管控上,通过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和强化风险评估机制,增强了公司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能力。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及资本市场的持续创新,浙商证券在风险管理领域依然面临着多重挑战。特别是在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和工具逐渐显现出局限性,亟需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风险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升级。
未来,浙商证券应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大类风险管理体系,特别是在复杂业务和跨部门协作的风险管控上,要加强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推动“风控全覆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同时,要注重适应业务转型与升级的需要,建立更加灵活和高效的风控体系,增强公司在新经济环境下的风险应对能力。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浙商证券需加快风控平台的完善与数字化系统的建设,确保各类风险数据的全覆盖和实时监控,不断提升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复杂化,浙商证券还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化视野与前沿技术的应用,提升公司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竞争力。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浙商证券只有不断深化风险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在确保公司稳健发展的同时,有效把握市场机会,持续创造价值。通过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机制,浙商证券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为股东、客户及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迈向更加稳健与长远的发展道路。
案例思考题:
1.证券公司为什么要进行大类风险管理?
2.浙商证券在大类风险管理工作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和尝试?当前,浙商证券的大类风险管理工作存在什么不足?
3.如果你是浙商证券的管理者,未来你会在大类风险管理工作上做哪些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