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及其共享情况

发布日期:2025-10-17   供稿人:夏连峰   浏览次数:10

泰隆金融学院创建普惠金融特色课程体系。开发13门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课程,包括《小微金融学》《数字普惠金融》等;构建两门省级一流课程,包括《小微金融学》《普惠金融 O2O 模式虚拟仿真实验》

学院自编自建4普惠金融系列教材《小微金融学》《小微金融营销学》《小微信贷技术》《小微金融管理学》),此外,还立项撰写教材《数字普惠金融》。

学院发起并资助本译著,由中国金融出版社负责出版。本译著分别为《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与实践:青年、女性、中小微企业》《数字普惠金融:理论、实践、工具、监管》《小微金融经济学》《新兴市场的普惠金融——可持续增长指南》。其中《数字普惠金融:理论、实践、工具、监管》获评《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年第一季度影响力书单。 

学院构建了校内外协同、虚实结合的优质教学资源体系。校内基地依托国家级文科实验中心,建设普惠金融现代实验中心,开发O2O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强化数字化实践能力;校外基地以泰隆银行省内外分支行、泰隆银行培训学校为核心实训基地,和其他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形成实践基地群,覆盖实习、调研等多元化场景,拓宽学生实践路径。

产学研服务平台深度融合行业资源:一是以混合所有制模式优化服务载体,开展普惠金融社会培训与咨询。共同创建了泰隆小微知行塾公众号,推动普惠金融科普教育工作。举办全国普惠金融师资研修班2 期,选拔国内43所高校77名教师参加,提升高校及金融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二是共建泰隆-浙商大校园银行创新型网点,作为行业转型试验区;三是开设小微金融人才储备与在职培训项目,实现教育资源向行业输出与反哺,形成教学支撑行业、行业反哺教育的共享闭环。累计共培训银行在职人员5000余人。

推进普惠金融数据库与案例库建设,整合行业数据资源与典型实践案例,构建覆盖全面、内容翔实的教学支撑体系,为普惠金融领域教学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学院建设浙商大泰隆中国普惠金融数据库,发起并实施浙江小微企业调查,并编制中国首个城市普惠金融指数(2015-2022)。建设普惠金融案例库,例如例浙商证券:大类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升级之路》、《非金融服务与金融服务:泰隆银行网点变革之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