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泰普惠金融论坛|大行下沉,数字信息,掐尖效应

发布日期:2025-10-28   供稿人:夏连峰   浏览次数:10

  2025年10月26日下午2点,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博士生导师穆争社教授,为学院老师和同学们作了一场题为“大行下沉,数字信息,掐尖效应”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参加了讲座。

  本次讲座聚焦数字金融浪潮下银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大行下沉、普惠金融实践、数字技术应用到中小银行生存挑战等维度展开深入探讨,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多视角的思考与启示,讲座首先围绕普惠金融核心议题展开,直指金融行业 “嫌贫爱富” 现象的根源。针对这一问题,讲座提出农商行需通过降低农民贷款成本、提供非标准化产品等方式,切实服务农户需求。在数字技术与银行服务融合方面,讲座重点阐述了普惠小微贷款的两大信息依据——传统信息与数字信息的替代关系。

面对大行下沉与数字金融竞争的现象,中小银行的生存困境与破局路径成为讨论重点。讲座指出,中小银行存在技术投入不足、数字转型滞后、获客成本高企等劣势,部分机构甚至面临破产风险。但中小银行也具备本地 “软信息” 获取能力强、服务灵活等优势,可通过社区活动强化客户粘性。讲座最后围绕数字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与行业结构优化展开展望。数字经济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与数字信息的非竞争性,将持续推动普惠金融成本下降,但也需关注数字鸿沟问题 —— 农村地区部分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因数字素养不足,仍面临金融服务排斥。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兼并重组成为化解风险的重要途径,但改革过程中需平衡 “风险化解” 与 “本地服务能力”,避免削弱原有机构的法人权力与服务灵活性。

  本次讲座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分析,厘清了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问题与行业趋势,为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未来,如何在竞争中实现良性互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仍是行业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