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丨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普惠金融研究中的大数据应用展望-以TFID为例
Call for papers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Research of Accounting andFinance Issues in China and 《Accounting and Finance》Special Issue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金融科技与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
2021年12月1日,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国际金融学会理事、江苏省市场经济研究会理事盛天翔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金融科技与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和其他院校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盛天翔副教授从研究背景、文献基础、研究主题、研究设计、研究启示、后续问题等6个部分全面阐述了金融科技在银行小微信贷供给中的赋能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盛天翔副教授基于《2015年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CMES)》和2011年-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借助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百度搜索指数衡量金融科技,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分别研究了“金融科技对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影响”“金融科技对银行小微贷款技术之争的影响”“金融科技对银行小微信贷规模优势之争的影响”以及“金融科技对小微信贷供给中最优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四个命题。实证证明,金融科技能够改变传统贷款技术,是解决银行体系小微信贷供给问题的重要工具,各银行应形成软硬融合的新型金融科技贷款技术,银行类型不再是小微企业
预告丨商泰普惠金融论坛——金融科技与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中国普惠金融:我们已经知道什么”
2021年11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议人刘西川教授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中国普惠金融:我们已经知道什么”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和其他院校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刘西川教授从普惠金融的中国场景、思考角度、已有探索、发展未来、创新思维等5个部分全面阐述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及展望。刘西川教授研究“中国普惠金融”这一命题,更加注重其内在逻辑和可持续性(落地)、专业性、完整性。他强调:“脱离组织谈普惠金融难免会陷入情怀与空疏”。他还对非政府小额信贷、城商行小贷、互联网金融与风控、数字普惠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等普惠金融的已有探索进行了详细介绍,从中得到“能盈利的商业模式,都能瞄准真实的金融需求,友好的方式方法降低风险和交易成本,针对某个细分市场融资效率都比较高”的启示。此外,刘西川教授还指出农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是普惠金融未来发展的主战场,要讨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必须先回答普惠金融市场是否遵循金融市场的一般规律、是否具有特殊性等问题,
预告丨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中国普惠金融:我们已经知道什么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信贷成本:理论与实证研究”
2021年11月3日,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信贷成本: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金融学院等部分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 陈文从研究出发点、理论基础、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等4个部分全面阐述了“数字经济赋能企业发展对于企业信贷的影响”这一问题。陈文以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企业信息透明度、内部控制水平、管理者能力为第一层传导,再分别利用信息透明度、内部控制水平、管理者能力的变化来影响企业信贷成本,即为第二层传导,通过上述传导机制来研究全面赋能企业的数字经济对于企业信贷的影响。实证分析部分,陈文主要阐述了数据来源、基础回归模型的设定与结果、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等。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以及增强企业管理者能力,从而降低企业的信贷资金价格;银行中介业务创收能力足够强时,银行业市场竞争水平的提升才有助于强化数字经济降低企业信贷成本的政策效应。讲座最后,陈文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
预告丨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信贷成本:理论与实证研究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普惠金融是否缓解了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来自CHFS数据的经验证据”
2021年10月13日,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经济学博士(博士后)、金融学教授(二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易行健教授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普惠金融是否缓解了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来自CHFS数据的经验证据”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浙商大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浙商大泰隆金融学院和金融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部分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易行健教授从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说、研究设计与数据、实证回归分析、结论与政策建议等5个部分全面阐述了“普惠金融是否缓解了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这一问题。易行健教授提出了5点假说,并利用多个回归模型(家庭总消费为被解释变量,交叉项中收入风险为核心解释变量,家庭普惠金融指数为核心调节变量)逐一剖析普惠金融通过降低家庭流动性约束、提高家庭风险管理能力、扩大家庭社会网络进而缓解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此外,易行健教授还基于不同地区居民家庭的金融素养水平、社会信任度的差异对普惠金融的缓解效应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实证研究表明,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缓解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且通过不同
预告丨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普惠金融是否缓解了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来自CHFS数据的经验证据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是由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举办的普惠金融领域学术性论坛,定期邀请国内外普惠金融领域知名学者分享研究成果,推动普惠金融前沿研究。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指数应用中的问题”
2021年9月29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投资系副教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郭峰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指数应用中的问题”的线上线下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金融学院部分老师及研究生参加了讲座。郭峰副教授从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指数计算方法、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趋势和空间特征、指数的运用、指数应用中的问题、结论与展望等八个部分全面阐述了指数编制与指数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经研究发现,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具有覆盖面广、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三个特点。根据所编制的指数,郭峰副教授总结出八点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趋势和空间特征,即为:数字普惠金融增长情况迅速。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也成为各地指数增长的重要来源。数字普惠金融增长存在一定的地区差距,但幅度小于传统金融。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地区间差距大幅缩小。数字普惠金融有突破“胡焕庸线”的潜力和趋势。数字金融出现“中部崛起”与“东北陷落”现象。数字金融并不能真的完全摆脱地理限制。杭州市和上海市市辖区垄断县域排行榜
预告|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指数应用中的问题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是由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举办的普惠金融领域学术性论坛,定期邀请国内外普惠金融领域知名学者分享研究成果,推动普惠金融前沿研究。
银行业分析基本方法
王剑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CFA持证人,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客座教授。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数字金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21年9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金融统计系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学者,2019年度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张勋副教授应邀参与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数字金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金融学院部分老师及研究生参加了讲座。张勋副教授首先阐述了金融与数字金融的区别,介绍数字金融兴起的原因。他认为数字金融行业的兴起主要归因于数字技术帮助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具有长尾效应。随后,张勋副教授对数字金融发展的测度给师生们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介绍了多种数字金融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紧接着,张勋副教授分享了他近些年在数字金融方面所做的研究,包括有“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数字金融促进创业——包容性增长的内生机制”“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消费增长效应”、“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涓滴效应”等,他总结了它们的关键思想和理论方法以及研究结果,为参会师生提供了更多数字金融方面的研究思考。最后,张勋副教授还与在线师生进行交流探讨,回答了师生提出的如数字金融与共同富裕、数字金融与直接投资等学术研究的问题,并表示学者对待学术研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预告:数字金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预告:数字金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