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泰普惠金融论坛——银行数字化转型缓解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吗?
2022年6月23日,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院长、金融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项后军教授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缓解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吗?——基于银行风险承担的视角”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和其他院校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项后军教授从研究背景与意义、理论模型、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实证结果及分析、稳健性检验、结论与启示等6个部分全面阐述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的影响。首先,项后军教授通过在银行贷款定价与信贷筛选的理论模型中引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数字化转型,探讨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得到如下推理:(1)银行风险承担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银行风险承担会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2)由于银行特征差异,大银行所对应的不确定性感知阈值相比中小银行更加靠右;(3)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高银行对风险的敏感性,推动银行的不确定感知阈值向左移动,且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目前主要体现在大银行层面。之后,为证实以上推论,项后军教授运用2010年-2
MES 2021 | 政府帮扶小微企业需持续发力,共渡疫情难关
调查发现:超过七成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活动都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以及制造业等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在此背景下,小微企业迫切需要政府给予资金扶持和政策保障。超过五成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会积极主动去了解政府最新的扶持政策,大约三成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最终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税收和融资的优惠政策最受到小微企业的欢迎。政府扶持政策不仅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能够鼓舞企业的信心。超过九成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已实施的政策表示满意,并对未来充满信心。1.七成小微企业受到疫情负面影响,住宿餐饮、教育与制造业受影响最大将新冠疫情的影响划分为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和无影响。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七成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仅有不到两成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没有受到影响,以及极少量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到了正面影响。这表明,新冠疫情给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MES 2021 | 小微企业创新 空间广阔
MES(2021)调查发现,三成小微企业有研发创新活动,但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制造业,科学技术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究强度更大。自主研发是小微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方式。新产品是小微企业创新活动最主要的成果转化形式,表明小微企业创新活动更加务实。图1 小微企业研发创新情况(是否有研发创新活动,单位:%)图2 小微企业分行业研发创新情况(是否有研发创新活动,单位:%)三成小微企业有创新活动,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调查数据显示,有研发创新活动的小微企业比例为32%,且行业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有研发创新活动的小微企业占比接近60%,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占比低于25%。图3为分行业研究人员数量分布,制造业和科学技术服务业平均专职研发人员数量为11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拥有10位专职人员。图4为分行业研发资金投入分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资金投入最高,达到220万元;其次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研究支出约120万元;制造业和科学技术服务业的研发支出则分别为62万元和72万元。图3 分行业企业专职研发人员数量(单位:人)图4 分
预告|商泰普惠金融论坛——银行数字化转型缓解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吗? ——基于银行风险承担的视角
MES 2021 | 普惠金融主力军面临竞争压力
MES(2021)调查发现,城商行和农商行是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来源,在有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中,约七成来自城商行和农商行。但是,城商行和农商行面临国有大银行业务下沉带来的冲击。从基本帐户来看,超四成小微企业基本帐户设立在国有大银行;从贷款利率来看,国有大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93%,低于城商行的6.49%和农商行的5.49%;从贷款方式来看,国有大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中,64%为抵押担保类贷款,而城商行和农商行抵押担保类贷款比例不到五成。一、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在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中、农、工、建、交、邮储等大型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都积极参与到服务小微的事业中。那么,哪类银行对小微主体的支持更多呢?首次贷款的情况是衡量银行对小微主体支持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银行信贷的可得性。从首次贷款情况来看,调查发现中小银行对小微经营主体提供的支持更多,是服务小微主体的主力军。图1 首次银行贷款平均金额 如图1所示,小微经营主体从城市商业银行获得的首次贷款平均金额最高,为294.95万,远高于从国有六大银行获得的平均额度。小微主体从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
MES 2021 | 小微企业资金链面临三大困境
调查发现,小微企业在资金链方面面临着三大困境:(1)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存在错配,表现为有应收账款的小微企业比例远高于有应付账款的小微企业比例,且面临应收账款逾期的小微企业比例远高于应付账款逾期的小微企业比例;(2)小微企业应收账款逾期时间较长,超三成小微企业的逾期时间在1年以上;(3)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逾期问题在经济下行时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资金链困境对小微企业来说是涉及到生死存亡的问题,尤其是经济下行时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多方协同解决问题,共同建设小微企业友好型营商环境。1.困境一:收入错配 如图1和图2所示,47.79%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应收账款,32.00%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应付账款;44.20%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历过应收账款逾期,而只有13.35%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历过应付账款逾期。可见,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存着错配,具体表现为有应收账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比例远高于有应付账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比例,且面临应收账款逾期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比例远高于应付账款逾期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比例。因此,小微企业会经常面临流动性资金需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政策性银行贷款与企业负债行为
2022年6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广子教授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政策性银行贷款与企业负债行为”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和其他院校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李广子教授从引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研究设计、实证结果、机制检验、研究结论等6个部分全面阐述了政策性银行贷款与企业负债的关系。首先,李广子教授假设拥有政策性银行贷款的上市公司过度负债水平更高,然后他主要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数据、过度负债及企业财务数据等建立实证模型。李广子教授分别建立了基准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稳健性和异质性分析。此外,李教授还做了关于获得低成本融资优势、建立声誉机制、缓解融资约束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机制检验。最后,实证结果表明:(1)获取政策性贷款后,企业过度负债的程度确实更高;(2)当借款人违约风险较高、CEO受教育程度越低或者持有股份比例越高、货币政策越紧时,政策性银行贷款对上市公司过度负债的正向影响会越明显。 讲座结束后,李广子教授还与参会老师、同学围绕该项研究展开热烈讨论,李广子教授的讲座具有
预告|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政策性银行贷款与企业负债行为
MES 2021 | 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机遇与挑战
编者按:为全面了解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及变化规律,从而为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浙江工商大学小微企业调查研究中心于2021年7月开展了首期小微企业调查(MES)活动,调查有效样本涉及杭州地区近千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并形成了一系列调查报告。本次推送关于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调查报告,后续将推出系列调查报告,涵盖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投融资、雇佣以及创新等主题,敬请读者期待。 调查发现:就数字化转型的进度而言,超过六成的小微企业和超过九成的个体工商户都尚未涉足核心流程的数字化转型,进度较为缓慢。究其原因,缺乏人才、技术不成熟与资金不足是小微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三大障碍。从数字化转型的倾向来看,企业的意愿表现强烈,超过六成的小微企业和超过五成的个体工商户都会优先招聘具有数字化技能的员工,超过八成的小微企业和超过七成的个体工商户都愿意在未来加大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力度。1. 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度缓慢 根据核心流程的转型进度,将数字化转型划分为尚未涉足、初步上线、逐步实施、全面优化和成熟应用等几个阶段。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六成的小微企业和超过九成的个体工商户都尚未涉足核心流程的数字化转型
普惠金融论坛--极端事件经历、认知偏差与企业研发决策
2022年5月25日,中央财经大学青年龙马学者、博士生导师、金融学院副教授彭俞超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极端事件经历、认知偏差与企业研发决策——兼论疫情的长期影响和纠偏对策”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和其他院校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彭俞超副教授从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实证设计与模型构建、实证分析与可得性启发、实证结果等4个部分全面阐述了“管理者疫情职业经历对企业研发的长期影响”这一命题。首先,彭俞超副教授指出当前新冠疫情发展状况会对企业及企业家带来负面影响的客观情况,从这一经济背景出发,提出疫情经历影响企业管理者做出非理性决策的问题。然后,彭俞超副教授向我们介绍了“非典”疫情下有疫情经历和无疫情经历的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研发投入、企业专利授权的不同决策结果,发现有疫情经历的管理者相对保守。在此基础上,彭俞超副教授利用2006-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管理者疫情职业经历对企业研发的长期影响。最后得到的实证结果为:(1)管理者于2003年任职地的“非典”疫情严重程度与其现任职企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极端事件经历、认知偏差与企业研发决策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数字金融、严重负向冲击与最优货币政策
2022年4月20日,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南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基地负责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战明华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数字金融、严重负向冲击与最优货币政策——中国式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一个分析框架”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和其他院校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战明华教授从选题背景及意义、基本事实逻辑分析、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实证模型与结果、政策建议等5个部分全面阐述了“在经济面临严重负向冲击时,从数字金融角度研究非常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这一命题。战明华教授认为,无论采取何种货币政策,都必须通过金融市场这一介质来反应传导效果,而数字金融作为中国目前最具特征性的金融发展体系,研究意义重大。首先,战明华教授向大家解释了传统理论中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经济逻辑和金融发展内涵下中国式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基本经济逻辑。接着,战明华教授通过梳理和查阅相关文献提出了两个假说,再分别利用TVP-VAR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证明:(1)常规和非常规货币政策区别的表征可归结为央行资产总量(调控一般利率水
讲座预告| 数字金融、严重负向冲击与最优货币政策 中国式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一个分析框架
喜迎二十大 社科学者谈
2022年4月13日,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喜迎二十大社科学者谈‘共同富裕’”学术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百年变局下的共同富裕”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以及校内外其他学院和学校的老师、学生参加了讲座。万广华教授从推进共同富裕的原因、共同富裕指标、度量收入维度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前景展望、结论等6个部分全面阐述了“百年变局下的共同富裕”这一命题。首先,万广华教授提到全球化可能走向终结,以往“三高”模式难以为继,中国想要继续发展,就应采取“双循环”战略,而提高内需的关键就在于居民消费率。他认为,想要增加居民消费率,改善收入分配势在必行,即实现共同富裕。然后,万广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共同富裕指标框架,他认为物质维度是该框架的根本,物质维度“共同富裕”的度量应该是增长或发展中降低贫富差距和其他因素的加总,这就关系到收入维度。如何度量收入维度的共同富裕?万广华教授认为应更重视增长(效率),因为增长是共富的基础和前提,强调增长,可以避免对再分配(公平)的过度解读和过高预期。接着,万广华教授阐述了降低不均等是实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丨数字金融是否降低了家庭碳排放?——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
2022年4月8日,北京工商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正平教授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数字金融是否降低了家庭碳排放?——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的线上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