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在《Economic Modelling》发表论文
近日,我院教师张秦在《EconomicModelling》发表题为《Nowcasting Chinese GDP in a data-rich environment: Lessons from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的论文。 Elsevier旗下期刊《EconomicModelling》创办于1984年,主要发表经济建模相关的理论和实证论文。近5年影响因子3.875,2022年引用分数4.8,是JCR经济学领域的一区期刊。 论文简介:The ability to estimate current GDP growth before official data are released, known as nowcasting, is crucial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economic policy and manage economic uncertainties; however, there is limited research on nowcasting
会议议程|第二届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会议
会议议程|第二届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会议
商泰首席金融讲坛——从二十大报告看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新趋势
10月16日下午,泰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郑勇军教授应邀出席我院在综合楼二楼报告厅举办的商泰首席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从二十大报告看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新趋势”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以及其他校内外的老师、同学参加了讲座。讲座伊始,郑教授说:“现在中国发展面临着非常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未来不确定性巨大,可以说前所未有。所以国家发展得好与不好,国家经济发展往什么样的方向走,以什么样的方式往前发展,这是每一个在中国生活的人特别是有抱负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必须要高度关注和关心的事情。”接着,郑教授分别从两颗定心丸(发展是第一要务、明确和强化经济发展)、自主创新与创新驱动战略、高水平开放和制度性开放、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文化复兴与文化产业发展等七个方面对二十大报告作了深入浅出的解析。结合二十大报告的相关内容,郑教授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领域、企业机遇和解决方案,以及企业的发展方向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最后,郑教授还给泰隆金融学院的同学们提了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建议,例如,我们要紧跟数字化浪潮,更多学习数字科学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新发展格局下的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
2022年10月20日,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CPCP创始人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原执行主任刘澄清教授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新发展格局下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和其他院校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刘澄清教授从普惠金融的演化发展、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快速发展、乡村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战场3个方面逐步阐述了新发展格局下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及建设性意见。首先,刘教授对“普惠金融”这一概念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了纠正,他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普’和‘惠’的金融,也不是‘特惠金融’,而是一个包容性金融,要兼顾普惠性和商业可持续性”。随后,刘教授简单阐述了国际经典微型金融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中国经典微型金融产业发展路径,他认为微型金融发展的成功离不开市场化定价、金融机构自主选客和自担风险、微贷商品应经常结清授信额度、具有保护(甚至是扶持)微贷发展的监管框架等。接着,刘教授提出了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5+2”体系,即支付、存款、贷款、保险、理财五大支柱和客户保护、客户赋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社会信用体系、信用信息与企业信贷可得性
2022年11月10日,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刘冲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社会信用体系、信用信息与企业信贷可得性”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以及校内外其他学校和学院的老师、学生参加了讲座。刘冲副教授从引言、制度背景、研究设计与基本结果、进一步分析政策作用、结论、政策建议等6个部分全面阐述了社会信用体系、信用信息与企业信贷可得性之间的关系。首先,刘冲副教授介绍该项研究立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作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背景,并提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否促进企业获得信贷资源”、“其作用机理是什么”、“信用信息共享带来的信息增量还是信用产品应用发挥了作用”等问题。接着,刘冲副教授以“信用城市”试点政策为研究切入点,探究“信用城市”试点城市与非试点城市及其在政策前后的双重差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提升作用。刘冲副教授选取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使用“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标”为衡量城
预告|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新发展格局下的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
我院教师在《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发表论文
2022年8月30日,我院教师王伟佳博士的合作论文《Does FinTech change the market power of traditional banks in China?》在《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在线发表。《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关注商业和战略管理领域,是SSCI收录期刊。2021年期刊影响因子为2.596,在经济学领域的JCR分区为Q2。论文介绍 本研究评估了金融科技(FinTech)对传统银行市场势力的影响。我们基于进入壁垒理论分析了FinTech公司与传统银行之间的关系,并利用2013-2018年155家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验证了相关的假设。基准结果表明,FinTech对银行的市场势力有显著的U型效应。此外,当我们分别关注影响银行的技术渠道和业务创新渠道时,U型效应仍然稳健。这些影响随着所有权结构和业务部门的差异也呈现出异质性。 具体而言,相较于技术创新,城市商业银行更有可能受到业务创新的影响。相比之下,国有银行在利用技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理论思考
2022年9月22日,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许志伟副教授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理论思考”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和其他院校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许志伟副教授从背景、简单观察的总结、研究问题、核心机制、理论研究、结论等6个部分全面阐述了“鼓励创业政策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命题。首先,许志伟副教授通过数据观察到鼓励创业的刺激性政策与企业贷款不良贷款之间存在相关性,刺激性政策出台后,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根据这一观察,许志伟副教授认为,鼓励企业进入市场一方面可以刺激就业,促进实体经济,但另一方面,无差别地鼓励创业会导致整个市场主体平均质量下降,从而导致更多的市场摩擦,比如小微企业贷款中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加剧。那么银行方面将收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使得信贷摩擦变得更为加剧。针对这一观察结果,许志伟副教授通过构建一个内生市场进入的异质性企业模型进行两个理论研究:(1)鼓励创业政策对信贷市场摩擦的影响及机制;(2)在宏观审慎背景下鼓励创业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理论分析表明,由于
预告|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理论思考
关于2022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
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培养普惠金融专业人才。 普惠金融已然成为推进社会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探索普惠金融规律,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是我院的初心与使命。为了有效促进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我院面向学校在岗教师和学院聘任教师公开进行课题招标。
关于2022年度普惠金融专著翻译资助申请通知
一、申报截止时间:2022年10月8日15:00。 二、申报范围和要求 申报翻译的专著须为国外正式发表或出版的,且与普惠金融相关的专著或文章,并且在国外的一定的知名度或印刷量。
2022年度关于课题中期检查或结题的通知
根据《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浙商大泰隆〔2020〕12号)等文件要求,按照《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关于公布2020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的通知》《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关于公布2021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的通知》的相关立项课题研究期限,从即日起启动立项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课题范围 《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关于公布2020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的通知》、《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关于公布2021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的通知》中的相关课题。 二、时间安排 申报时间:发布公告至2022年10月8日 三、具体方式 课题目前没有达到结题标准的,填写《中期检查表》,达到结题标准的,填写《结题表》。填写结题表的课题组,可以申2022年度课题。 四、结题验收材料准备 1. 结题报告。凡申请结题者,须按要求规范填写相应的结题报告书。 2. 其他支撑材料。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在研究周期内的主要研究成果,含出版专著、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奖证书等。五、联系方式联系人:罗老师电话:0571-28872630邮箱:xyluo@zjs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银行数字化转型缓解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吗?
2022年6月23日,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院长、金融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项后军教授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缓解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吗?——基于银行风险承担的视角”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和其他院校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项后军教授从研究背景与意义、理论模型、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实证结果及分析、稳健性检验、结论与启示等6个部分全面阐述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的影响。首先,项后军教授通过在银行贷款定价与信贷筛选的理论模型中引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数字化转型,探讨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得到如下推理:(1)银行风险承担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银行风险承担会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2)由于银行特征差异,大银行所对应的不确定性感知阈值相比中小银行更加靠右;(3)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高银行对风险的敏感性,推动银行的不确定感知阈值向左移动,且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目前主要体现在大银行层面。之后,为证实以上推论,项后军教授运用2010年-2
MES 2021 | 政府帮扶小微企业需持续发力,共渡疫情难关
调查发现:超过七成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活动都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以及制造业等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在此背景下,小微企业迫切需要政府给予资金扶持和政策保障。超过五成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会积极主动去了解政府最新的扶持政策,大约三成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最终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税收和融资的优惠政策最受到小微企业的欢迎。政府扶持政策不仅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能够鼓舞企业的信心。超过九成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已实施的政策表示满意,并对未来充满信心。1.七成小微企业受到疫情负面影响,住宿餐饮、教育与制造业受影响最大将新冠疫情的影响划分为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和无影响。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七成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仅有不到两成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没有受到影响,以及极少量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到了正面影响。这表明,新冠疫情给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MES 2021 | 小微企业创新 空间广阔
MES(2021)调查发现,三成小微企业有研发创新活动,但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制造业,科学技术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究强度更大。自主研发是小微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方式。新产品是小微企业创新活动最主要的成果转化形式,表明小微企业创新活动更加务实。图1 小微企业研发创新情况(是否有研发创新活动,单位:%)图2 小微企业分行业研发创新情况(是否有研发创新活动,单位:%)三成小微企业有创新活动,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调查数据显示,有研发创新活动的小微企业比例为32%,且行业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有研发创新活动的小微企业占比接近60%,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占比低于25%。图3为分行业研究人员数量分布,制造业和科学技术服务业平均专职研发人员数量为11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拥有10位专职人员。图4为分行业研发资金投入分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资金投入最高,达到220万元;其次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研究支出约120万元;制造业和科学技术服务业的研发支出则分别为62万元和72万元。图3 分行业企业专职研发人员数量(单位:人)图4 分